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为何国内产品普遍不注重工业设计?

来源:业楷软件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0/10

每次看到国外的令人惊艳的产品,小到罐头汽水瓶大到汽车,总是很让心痛心怎么国内大部分产品几乎就没重视过工业设计,所出的产品全都是向成本妥协的产物。

探讨:
消费者对于工业设计不重视,导致企业不重视工业设计?
企业处于成本的考虑粗制滥造?
国内缺乏很好的工业设计师团队?
普遍缺乏细节精神?

RockyFrog design 创意总监

国外的工业设计发达,是因为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大众对设计价值的认知也较好。而你提出的几个点,基本上都不是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企业对于工业设计不重视,是因为长期的代工与抄袭。以低产品研发成本+人口红利的形式发展,工业设计均摊到单一产品上虽然不见太多。但在价格商战上,一毛钱的利润就能支持一个企业继续生存。

举个侧面的例子,曾经给国内数一数二的家电厂商做过一个关于用户界面的创新,这也是他们立项的初衷。但做出原型,厂商拿到CES上一看,发现三星、LGSONY没一个这么做的。然后就重新给出反馈,说没一个国际厂商这么做,所以就不叫创新。能不能按照这些厂商的方式“创新”一个给我。

这个厂商的创新,无非就是希望能复制的更快更迅速,更超前。而不是为了真正的创新。他们也无法承担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一个愿意承担创新跟设计成本,并愿意推到市场,而非短期利益驱动的经营逻辑,才是真正导致国内整个的创新环境落后的原罪。


匿名

 

国内产品不注重工业设计,原因很简单 ---- 最终决定设计方案的都是不懂设计不懂美感的老板,设计人员设计的再好又有何用?这些老板从来不懂得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做,非要自己撸袖子上阵充英雄,结果到头来做出来这些毫无美感的东西。

邵鹏,视觉设计师/工业设计/摄影/

我本科是工业设计毕业.我个人感觉有这么几个原因:

1.
工业设计 涉及到的工序很多,成本比较高.比如开模,材料等.真正想实现一个从创意到实物的过程是很难的,没有强大的财力不容易搞出来.
2.
审核标准,就以我同学在汽车企业的来说,或许下面设计师有不错的创意,但是往往会被审美力不够的高层否定掉, 能有实力做产品层面设计的公司或者品牌都是老同志云集,推一些新的概念会极难.
3.
大趋势上的实体像虚拟转变,现在大陆整个制造业不好做,比如一台空调才卖1500, 这么大的物件,但一个手机轻轻松松买2000~3000.这就是差距.更多的年轻人转到界面领域,去做虚拟端的东西.
4.
工业设计最终看到的是一个外观,但里面涉及到的学科很多.这个需要综合竞争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韩建,室内设计师,自由职业者
 

设计既有时间成本又有制造成本,而且要和东西方列强正面抗衡,事事要创新是不可能的,中国还承受不起这部分创新的成本,不如先做大再做强。

王楠

 

这个问题讨论很多年了,基本上一直存在。各种祖师爷级别的教师,企业家,官员都谈过,不过感觉无非说的就是环境,政策,素质等大方面,比较空,说跟没说一样。环境政策就是说些知识产权、领导重视、产业升级;素质就是说些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审美等等。这些观点不能说不对,但不具体,说完也解决不了问题,该迷惘还是迷惘。

说不注重不大合适,你问任何一个做企业的老板他都不会承认,就好比他们都说自己最注重人才的培养一样。实际上任何一种行当,它都需要传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辈一辈下来,该做什么,怎么做,就都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古代的书画手工艺造诣那么高,一个道理。我们缺少这种传承,我填专业的时候,家里学校老师没人知道工业设计是什么,只知道对美术有些要求。进了学校,老师也不清楚工业设计到底是做什么。进了公司依然茫然,似乎你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学,没有方向。如果我们也有较长的工业史,我想情况会大不一样。

上面说的是人文环境,传承对于行业的意义。下面说些企业在设计上的限制。我们身边的产品,尤其是国产的,普遍难看,因为有好看的在边上比着。企业主也知道自己的产品不好看,至少是不自信的,总喜欢模仿成功的产品,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特色。创新这东西除了主观愿望,也需要实力的。我觉得国内的企业,尤其是做品牌的民企,是想创新,但是没有方法。国内民企因为政策上的原因,国家的经济结构还是出口导向,所以做内销的民企赚钱很难,尤其做实业的,链条多,什么都得做好,到头来利润还薄,客观上缺少投资的动力,毕竟做设计、做研发是需要钱和时间的。加上前面说的传承,很多老板最多认为我招来设计师,搞个设计部就可以了,然后等着出成果,如果等到花儿也谢了还是没见效,就会很自然的觉得设计是不值得投入的,好的设计人才都在别人那里。企业竞争到设计环节说明到了很高的阶段了,差不多可以到拼品牌的高度了,但实际情况国内做到这一步的不多,很多还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设计提升企业竞争力。一个做产品的企业整个环节好几个部门,产品的好坏是整个团队运营的结果,光靠设计是不行的,整体都得优秀,想想我们的企业是不是有执行力那么强的团队就知道了。一个项目拖上一阵子什么好点子都成泡影了。很多行业的领军企业都是做的不错,按说后面的有样学样也应该好一些,但设计就是这样,需要钱和时间,需要会用人,需要企业有资源支持战略决策,一步一个脚印,急不得,不然只能在展会上看人家的东西叹气。

人的因素是长期的环境造就的。对细节的态度也好,对产品的理解也好,某些价值得不到鼓励,势必就会走向另一端。比如一个锂电池盒,日本的模具费要20几万,国内的几万就可以了,虽然样子差不多,但品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消费水平不高,对价格还是很敏感,好的设计买不起。企业主选择后者也是市场方面的压力。既然利润低,新产品上市要快,在时间成本产品范围的三角里只能在产品上挤压出余地了。好产品需要人才,需要好的管理,需要承受风险,如果做不到,结果就是产品是在一个手忙脚乱的窘迫情况下不得不妥协的产物。

李涛,IT行业电子结构工程师

以我自己为例,我喜欢在外形设计和功能上创新,无论在别人眼里是不是美观实用。可是我的领导看过我的设计后总是怕承担设计责任,总是说前人没有这么干的,虽然想法很好但不会有市场,他会参照已有的成熟东西“教我”应该怎样设计,说白了就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自己的创新思想很难发挥和落实到产品设计中去。

风声,IT/互联网行业

知识产权,成本和风险,决策人员或boss

另外个人理解,中国人群社会结构,影响了产品消费对象的选择,也要针对性考虑消费者,优秀的工业设计,设计师,不是不计成本的,最终都要体现到产品成本和终端价格中,而显然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丑点其实是无所谓的,价格可能更能影响消费者选择。

iphone
确实不错,不过价格也可观,对于图钉型社会结构,处于图钉帽部分的人群,会考虑消费iphone么而不是其它什么MTK的手机,千元android手机之类的?(题外话:所以我觉得android才是移动互联网的希望)而考虑这个问题的消费者,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群,很少是图钉帽部分的人群,大部分都是靠近图钉尖端的。

许崑楠,一个从事工业设计的人

放大了来说,整个国家都没创新性。
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国家从那样的基础发展经济,注定只能走捷径,大的国家经济模式,小的企业产品都是借鉴借鉴加借鉴,风险最低,收益可预见……
工业设计仅仅是其中很微不足道的一块……
哪天,之前的发展模式走不通了,国家民族开始思考的时候,工业设计,不,设计才有机会……

马小伯,工业设计研究院在读

1
时代烙印:从建国初期起我们就以模仿抄袭引进技术规格设计甚至流水线和流程换来世界工厂之名,人人认为这就是制造业:如果花钱引进就能获利,为何要费事搞设计?整个时代都是这样:心浮气躁,唯利至上,没有耐心。

2
浮躁观念:中国企业将设计放在技术之后,设计部甚至不如销售部重要。因为中国企业将设计看作成本,成本当然是越低越好;而发达国家将设计投入看作投资,设计上投资1块钱可以获得1000块钱回报,赚钱,所以重视。投资回报率促进工业设计发展,工业设计又提升企业产品价值,良性发展。

3
国民审美:做设计其实很像搞民主,民主很好很美,但是土壤不行,再美也无法生根发芽。民主之所以目前问题重重最关键的不在既得利益阶层而在百姓,没有全民高素质觉悟的前提民主就是空中楼阁。同理,一个没有基本审美素养没受过设计教育的人民群体是无法辨别设计好坏与美丑的:如果好坏不分,为什么要多花钱去买一个看上去差不多功能但更贵的产品呢?即使这更凝聚更多人心血而且拥有更前卫的设计和更优秀的使用体验。

4
历史遗憾:上世纪工业设计大发展时期,即德国的30年代美国的40年代,日本的60年代和韩国的80年代。在这期间的中国在干什么呢,内乱战争,浮夸成风,十年浩劫,极为可惜的错过了拉近差距的机会而且被甩的越来越远。改革开放后又是以引进资金技术为主以资本获利为首要目标,直接跳过自主创新和设计兴国阶段。工业设计在中国始终搞不起来,根深蒂固的小农思维模式和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是其最重要原因。

 

<<返回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丁经理
手机:13372552825
电话:0571-86380030
传真:0571-86380029
邮箱:fly@yekaisoft.com
网址:www.yekaisoft.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九环路9号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1号楼A座410室

产品方案

3D打印,助力你的设计

产品中心

Solidworks
Solidworks
Solidworks
Solidworks
SolidWorks
SolidWorks
SolidWorks

新闻中心

RUSSELL MIN
借助 SOLIDWOR
借助SOLIDWORS
SOLIDWORKS
SOLIDWORKS
Dräger
SolidWorks

关于业楷

关于业楷
联系业楷

关于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邮件订阅 加入收藏

   微信二维码

 扫二维码加为好友